2021-2022语文组工作总结

2022-07-09
16

2021-2022语文组工作总结

我们语文教研组一直是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已经结束,本学期语文组紧密配合学校工作中心,重点围绕初高中学质量提升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双减”要求开展教研组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语文专业素养,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学的教学理念。

利用两次教研时间,开展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强化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学习新课程语文教学课程教学实施具体要求,确保高中语文新课程顺利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超越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和单一化的技能训练,应以整体化的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创设相对完整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不断反思和自我调适。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同时,要求全组老师读好两本书:《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涵盖了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察要求,回答了“为什么考”和“考什么”问题,引导全组教师要明确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二、重视校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积极组织集体集备,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思路。让教师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首先,新教材教学的新在于教材在教学结构上的改变。

其次,新教材新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上。

第三、新教材的新还表现在任务驱动化学习。

第四,“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新的课型,目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会精读细读篇章,还要能在整体阅读中,建构读书的经验和方法。


三、教学亮点呈现:

1、提质增效, 落实双减。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精编校本作业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初中各集备组讨论交流,集备组长代表发言。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课堂方面:1、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挥主动性,同时也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精细备课,抓住重点,用简明的语言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当堂掌握教学重点。课堂上给学生预习、复习的时间,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第二、精编校本作业:作业分层次,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精心设计作业。


2、团结协作不断进取,上好教改公开课。

语文组全体老师先后在2022年3月9日,3月11日至3月18日进行了集体磨课和试讲练课。六位老师在教研组研讨中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也提出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集备组老师共同研讨,积极应对,相关指导老师帮助开课老师对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进行了补充完善。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语文组六位老师陆续进行了试讲和磨课。老师们走进课堂,开展实践演练。不断的研讨和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实践成果。通过磨课练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对学情也有了了解和把握。

原定于2022年3月21日—25日举行由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我校承办的主题为“基于大思政融入智慧课堂的教学研究”2021——2022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大部分活动改为线上方式进行。福州市高中语文老师由钉钉学科群扫码参加直播课堂进行岗培,初中语文老师点击课程链接网址或扫描课程链接二维码参加直播课堂,数百人观摩了我校语文公开课。

六位老师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降低对教学的要求,而是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们围绕诵“读经典名篇 ,传承中华文化”的相关课题研讨,从不同的方面,挖掘中华文化内涵,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以语文的视角,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俞燕老师高一《与妻书》教学设计紧扣本单元学习任务——家国情怀,表现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培养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责任使命的青年担当。课堂任务集中,设计一个核心任务——《与妻书》何以动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立足文本,围绕核心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实地考察林觉民故居,真正让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合贯通,课后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

王文宇老师高一《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以传统的文化研究探索作为课程的亮点。第一个是通过任务群,理解和突破《庖丁解牛》的重难点,找到庄子如何寓言的形式面对复杂的社会;第二个通过以儒家与道家的文化的处事,哲学,治国理想等方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第三个,比较儒家道家他们在理想社会处事哲学的差异,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所表现的内涵。教学设计围绕一个“解”逐层展开,让学生在学习庄子寓言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夏冰老师高二《历史的评说---〈苏武传〉人物短评写作指导》抓住第三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中“学写人物短评”相对综合性比较强的一个研习任务,引导学生模仿《屈原列传》的“太史公曰”给《苏武传》写一个人物短评。夏冰老师设计了三个要求:内容方面,要抓主要情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方面,要遵循班固的认识和评价;手法方面,要使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增加短评的文采。先局部的仿写,最后构成一篇完整的人物短评,总体来看可操作性比较强。

刘榕玲老师《卖炭翁》教学过程中,联系过往学习中认识的老人形象,引出卖炭翁,然后对诗人进行介绍。接着利用学生课前的朗读音频,通过学生的点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再接着借助课前学案,解决诗意理解,情节梳理,引导学生讲述故事,熟悉故事内容。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出示故事原型,让学生探究:哪个故事中的人物会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由此也带出了本课的最大的亮点:在诗歌和故事原型进行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应选取典型细节来展现人物形象这个环节。课堂互动效果好。

魏爱华老师教学《蒹葭》这节课的亮点:用优美的古筝曲作为背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意境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以读带讲,以讲促读,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想象联想,描绘诗歌的画面,深入感受诗歌意境之美。再通过扩写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根据《蒹葭》改编)中结束课程,感受诗歌的余音绕梁之美。

陈诗缘老师教学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这是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借童年时种下的一棵“没出息”的小桃树来暗喻自己的人生经历、寄托自己的理想志趣等。本课“托物言志”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本课的亮点。通过带领学生领悟作者借“没出息”的小桃树来抒写自己“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之志,让学生感悟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磨难应顽强、积极的去面对。


3、合力协作,做好初高三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每周一次集备听评课,及时研讨,针对初高三的最新学情生情考情进行讨论,复习工作有序进行。本学期初高三每次质检后都认真开展质量分析会,针对考情、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各位老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集思广益,积极对策,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初高三在省市质检中成绩稳步提升。


第四、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活动,丰富和拓展语文教研。

“初中语文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改进策略”课题由吴天聪、金玲老师负责。该课题项目不仅立足语文学科,也切合学校的发展。经典文化的传承,对华人意义重大,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具有侨校性质特点的学校来说,传承经典更显其非凡的意义价值。高中课题由陈美玲、彭芳和王祖兰老师负责。 《构建读写融合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申报完成,积极开展初期工作。

第五、强化语文组的品牌项目------经典诵读。

本学期继续利用学校大课间安排经典诵读,年段统筹,语文老师协助,真正落实到位,构建起经典诵读活动的常态化模式。

积极组织、参加竞赛活动:语文组指定金晶老师总负责,夏冰、叶诗雨、陈诗缘老师配合工作,从不同年段选择相关选手做好集训工作,再精心挑选经典篇目做好具体的指导训练。师生积极参加兰花圃有声诵读团体和个人比赛项目。

第六、做好新老教师传帮带结对子工作。

根据语文组这几年不断有新教师上岗的情况,做好以老带新结对组工作。分别给新到岗的黄玲慧老师,及年轻教师陈诗缘老师、叶诗雨老师、指定了相关年段的老教师做带教老师。教研组长时常下班听课反馈意见,以期情况让新老师能够适应工作,不断成长。


第七、思考和建议:

余秋雨曾说:“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代代递交。”语文教学承担着丰盈学生情感和构建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

1、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崭新的理念。语文新课程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尊重个体差异的统一,立足课堂与走向生活的统一,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构建全新理念。

2、语文教师要注重内涵发展,要带领学生在文学教学中挖掘内涵。新教材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对于这些文质兼美、风流蕴藉的文章,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人文内涵。本次六位老师的课堂内容都是中华文化经典,如何在语文课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要突破的重点。

3、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多元激励评价,以评促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


                                                                                                                                                                                                     语文组

                                                 2022、7